日本的父母居然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2018-04-12

日本的经济崛起和人民文明程度之高举世闻名,与他们的教育息息相关,教育是最关乎民族的兴衰。而日本人对小孩的一些教育观念与我们极大不同,值得我们了解和参考。

先松后紧

自由与纪律之间的矛盾是所有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据我观察,日本人在对孩子自由放任和纪律约束方面的处理上有一定的阶段性,即先松后紧。在幼儿阶段,放任儿童的天性自然生长,尽量减少成人的控制;而越往上发展,对孩子抓得越紧;等到进入青年期,就完全按照成人世界的要求来规训他们,行为规矩越来越多。这与中国正相反——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抓得很紧,而到了青年期和成人期,要求反而在逐步放松。

日本人在公共场所非常安静,但是对儿童的吵闹却特别宽容。在我们的居所旁边有一个保育园,每天清晨,我们还没起床就能听到孩子们的吵闹声,有时晚上七八点钟还能听到孩子的歌声和尖叫声,十分刺耳。对比国内幼儿园的孩子们,这里的小孩子真是太“闹”了,简直有点“和尚戴帽子——无法无天”的感觉。

 

在日本升学期间。有一次,我在地铁里看到一位年轻妈妈带着一个不到两岁的女孩。女孩在地铁里大声叫嚷,张牙舞爪,而妈妈坐在一旁无动于衷,旁边的人也没有任何不耐烦的表情。我当时想,如果这是一个中国的妈妈,肯定早就呵斥孩子了,旁边的乘客们也早就表现出厌烦了,如果你在日本餐馆看到2岁的小孩子地上乱爬,父母也不担心,店员也见怪不怪,这在日本是很正常的事情。

还有一次,我参加了当地一个心理咨询团体组织的活动。活动开始时,我发现有一个伙伴满脸通红,好像感冒了。见此状况,另外一位伙伴赶快出去给她买了一个口罩戴上。进一步询问得知,前一天她工作的公园里有一个小孩掉到水塘里了,她奋勇跳入水中将小孩救起,所以今天身体不适。我告诉她,如果是在中国,作为救人的英雄,她的照片应该已经出现在电视和报纸上了。她淡淡地笑了笑说,到现在为止,只有她的老板打电话来慰问过她。她还告诉我们,公园领导要求管理人员不准对前来玩耍的孩子说“这里很危险,你们要注意,不要乱跑”之类的话,应该留给孩子们自己做决定。发生这样的事情,小孩及其家长好像没有什么反省,反而是公园里的大人们在反省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好。

我问她日本的小孩是否很放纵,她说是的,日本的大人从不约束小孩。小孩在上小学之后,会慢慢地内化规则和纪律,到高中的时候就比较自律了。但是,到大学后,外部的管理又会放松,大学生又会放纵自己,等到参加工作后又会变得比较守规矩。

 

后来,我询问了不少日本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高度一致:儿童在上小学之前还不完全理解道德和规则的意义,这个阶段应该让他们自由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天性。即使儿童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也应该让他们自己学会解决冲突,大人不要直接介入。而进入小学之后,特别是进入职场后,年青人要习得社会的规则,行为一定要守规矩。这好像是一种内化了的“惯习”,人们告诉自己必须如此行为,否则就是“不合规矩”。

有学者认为,如此矛盾的养育方式,部分造成了日本人性格中的两面性,即“菊”与“刀”的并存。隐忍、温顺的部分来自后天的规训,而霸道、放纵的部分来自儿时的任性——两者在一个典型的日本人心中经常处于相互冲突、相互斗争的状态。相比之下,中国式的幼儿教育因为前期管得太死,导致儿童没有足够的情绪发泄渠道,缺乏独立成长的空间,可能影响孩子的后期发展,在青春期形成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这种养育方式容易让成人期的典型中国人产生过强的“超我”,而“心中的小孩”还没有长大,随时想寻找机会反叛社会。

根据我的一些日本同事的介绍,日本人这种“前松后紧”的教育方式也使现在的小学教育困难重重,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叫苦连天,根本无法控制在幼儿阶段“被娇惯坏了”的孩子,这甚至导致很多人不原意当小学教师。

 

培养独立精神

根据我的观察,虽然日本人认为“小孩就是小孩”,应该让他们自然生长,但同时又非常重视对他们独立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从我们家去学校的路上有一个幼儿园,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一些看上去只有两三岁的小孩子自己背着书包,走路去幼儿园。他们的妈妈就在旁边,但并不抱他们,也不为他们背书包。即使天气很冷,小孩子们一个个脸蛋冻得红扑扑的,妈妈也不帮一下。

 

在美国,小孩子也非常独立。但美国的法律规定,小孩在12岁之前不准在没有成人陪同的情况下单独上街。而在日本,到处都能看到自己独立行动的小学生。他们身着校服,成群结队地赶地铁,坐汽车,一路上叽叽喳喳,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周末的时候,也能经常看到自己背着各种乐器和体育器具的小学生在大街上疾步行走,很少能看到中国大街上父母甚至祖父母帮孩子背乐器和体育器具的情形。此外如果孩子犯错了被父母骂,就是祖父母在旁也是无权干预,在祖父母看来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已经是尽到了应尽的责任。虽然也心疼,但孙子的教育,还是孙子的父母的事情。绝不像我们国内的儿皇帝。

 

在体验和游戏中学习

与中国的教育一样,日本的幼儿教育和学校教育也都在面临各种改革。其中的一个革新理念是:让儿童在体验和游戏中学习。我在日本走访过一个私立幼儿园,其教育理念是“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忍耐力和创造性”。这个幼儿园不主张教师主导,不希望教师主动教孩子英语、计算机、汉字、叠东西等技能。领导和教师都非常重视儿童自发的游戏,将孩子们自己的想法放在首位,启发孩子们将自己小小的想法变成一个个大的课题。

例如,孩子玩接力跑游戏时,传统的做法通常是由教师将孩子平均分组,告诉他们游戏规则,然后再让孩子们做游戏。但在这个幼儿园,首先是确保孩子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然后要孩子们自己组织游戏活动。结果,孩子们先自己分成十人一个组和五人一个组,后来发现五人组总是先跑完,才发现原来人数少比人数多容易赢,于是他们又分成人数对等的两个小组比赛。结果,A组的孩子总是跑得很快,B组总是输。孩子们才发现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需要将人员重新分配。因此,就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将小组成员重新进行分组。后来,孩子们又发现,有的小组总是赢,玩起来没有意思,因此又发明新的办法进行分组。

总之,孩子们通过在游戏中的亲身体验,自己找规律,悟到其中的道理,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孩子们。该幼儿园的园长坦诚,自己经常为孩子们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感到吃惊,他非常佩服孩子们的创造性。

 

在另外一个保育园,园长热情洋溢地告诉我们,本园的特色是鼓励孩子用身体去体验周围的世界,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愉快地渡过儿童时代。教师不过分强调智力,而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孩子的心理素质高,智力自然会健康发展。对儿童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建设自我,意识到“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要有自信心;同时知道自己是被关爱的,因此自己也应该关爱别人。

这个保育园的孩子们被鼓励自己动手开展各种活动,院子里的小木屋就是孩子们与木匠师傅一起动手搭建的。孩子们还经常在操场上玩沙子,动手体验天然塑造的感觉。平时他们也经常用积木搭建各类形体,如果弄坏了,就再造一个,不用担心犯错误。保育园的房间都是由孩子们自己布置的,教师设法让孩子们自己感受房间的氛围。在所有活动中,教师们都非常注意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创造的过程,在体验中学习。

该保育园建园已经54年,一直坚持不懈地对本地区宣传“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理念,结果成功地吸引了一批有改革意愿的家长。后来,通过口耳相传,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同这个理念,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由于不缺生源,园长和教师们也不必迎合家长,可以放心大胆地开展一些教育改革。园长告诉我,追踪调查发现,本园毕业的孩子们通常领导能力比较强,在高年级担任班干部的学生比较多。

上述两位园长都曾经到中国的一些幼儿园参观,并与一些中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有交流。他们均认为,日本与中国一样,也面临各种考试和选拔的巨大压力。重要的是如何让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的本质,如何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孩子主动探究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应该能够帮助孩子应对考试的难题。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从游戏到学习,这之间的关系很难把握,如何设置环境,让孩子们悟到什么——这些都需要教师去深入思考和实验。

 

友情链接:

YMG集团 雅虎日本 日本法务省 日本入国管理局

日本房产之家@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46942号-1